小H自从进入大学,一直面临一个麻烦,他的室友常常熬夜玩游戏,干扰到他的睡眠。小H一向不喜欢跟人有矛盾,自己买眼罩、耳塞、挂床帘,用了很多办法,但还是很受影响。他尝试跟室友沟通,请对方早些休息,室友虽然答应了,也调整了几晚,但很快又继续熬夜。一个月以来,小H感到越来越烦他,平时也不想搭理他,室友也变得冷冷的。一天晚上,小H彻底失眠了,第二天早课要考试,他早早睡了,但室友的游戏键盘声和闪烁的光影仿佛完全牵扯了他的注意力,越不想关注越是紧紧盯着,他感到自己完全睡不着,对那些干扰越来越难耐、恼火,想着第二天的考试,心中越发着急。眼看快2个小时了,他翻来覆去,敲击床边,室友毫无反应。小H突然从床上爬起来,冲到玩游戏的室友面前,一把扯断了他的电源线。室友一阵尖叫,两人扭打了起来……后来,小H来到了心理咨询室,他说这些事儿他已经竭尽全力地隐忍,实在忍无可忍,只有失控爆发,但后果也很严重,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呢?
在上述案例中,小H的困扰,对于有集体住宿经验的同学们来说,应该非常熟悉。睡眠被室友打扰的苦,日复一日,确实相当难耐,可以想象小H抓狂的心情,那么,让我们一起为小H破破题,出出招吧!
1.改变对情绪管理的误解
“竭尽全力地隐忍,实在忍无可忍,只有失控爆发”,这是小H呈现出的情绪应对方式,而小H没有意识到的是,他的隐忍反而造成了情绪一点一点地堆积起来,达到承载的极限,再有刺激激发,就很容易破防爆发出来。就像小H为自己的情绪筑造了一个水库,不断承载更多的情绪,水位不断上升,直到彻底超出水位线,大坝决堤,洪水就会喷涌而出。这是案例中小H对情绪管理的误解。
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,情绪抑制是指人们在一些情景中暂时抑制自己即时的情绪,选择与最重要的价值一致的方式做出反应。能够有效地抑制自己的情绪,是一个人情绪管理能力的体现。有时候,我们需要暂时抑制自己的情绪,以适应当时的情境,顾及他人的感受。但是,如果抑制的情绪一直长期积累,没有得到处理,可能会变成“情绪压抑”。有时长期压抑的情绪被逐步积累反而会带来失控的爆发,实际上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。情绪健康的人具有在抑制和发泄之间做出合理选择的能力。
2.尝试有效沟通解决问题
那么,小H该如何面对他内心的不满,尝试解决室友打扰的问题呢?最初,小H的沟通是有效的,室友也做了一些改变,在他又重蹈覆辙时,小H可以继续做出努力,平静又坚定地向室友发出进一步沟通的要求。小H可以先尝试表达一些事实情况和真实感受,让室友能够清晰地了解和意识到自己的苦恼,比如“这周你一般都玩到夜里1点半,我都要到你结束以后才能睡着”,“我尝试了很多办法”,“对我来说,打游戏的声音确实太响,失眠的感觉太难受”,向他明确表达自己的期望,比如“能不能提早1小时结束?”
如果对方不同意,可能也需要理解游戏爱好者希望全情打游戏的心情,本着减少双方负面影响的原则,努力协商到一个两人都可以接受的程度,比如,周末玩、平时早结束、大家有考试等重要事项时提前打招呼、噪音大的游戏不放夜间等。
如果实施顺利,可以避免两人出现互相看不顺眼,但都在努力压力不满的“冷暴力”状态,通过有效沟通在关系中共赢。
3.运用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
显然,上述沟通方式能够实施的前提是:小H和室友的情绪水库还没满涨!
抑制还是发泄,需要结合当时的情景和个人的状态,但是情绪管理更有效的办法是,在情绪没有达到失控的顶点之前,觉察到情绪的势头,这时会有更多的理性空间,帮助自己进行合理的选择,也有更多的理性空间,用其他的方式处理情绪,比如,远离情景、倾诉诉说、主动宣泄等。
比如案例中的小H,还可以选择向其他师长、朋友诉说,寻求更多的解决方法;通过运动、音乐等宣泄压制的情绪,降低情绪水库的水位;可以早些到心理中心,把心中的情绪排解出来,学习更具适应性的情绪应对方式,以更加清空的状态去尝试解决现实问题。
4.必要时寻求第三方助力脱困
如果通过上述的尝试,小H仍难以平复情绪、与室友无法达成共识、或者双方真的难以有效调整到可以相互适应,这时小H除了进行心理咨询帮助自己调整状态以外,可以考虑向辅导员、其他室友等求助。当然,此时辅导员的工作要有科学、合适的方法,要以公正、人本的态度,协助双方进行充分表达,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,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方案进行具体、充分的沟通,并制定跟进反馈的方法。最后,小H也可以考虑其他渠道,比如申请调换寝室、走读等方法解决问题。
遭遇负面情绪时,我们与它握手言和,才能理解、安放和驾驭它;安放了情绪之后,我们会腾出更充分的理性空间去解决问题;当问题解决了,负面情绪就会像潮水一样退去。在这一涨一退的过程中,我们收获一段难得的真实的成长。(警苑心语)